美媒:AI监管,美中殊途同归

2024-02-22 08:31:56 - 环球时报

美媒:AI监管,美中殊途同归

美国《福布斯》杂志网站2月20日文章,原题:人工智能生成内容为美国和中国带来知识产权问题作为世界上两个最大的人工智能(AI)大国,美国和中国正各自尝试在国内解决与AI生成内容有关的知识产权问题,因为就管理AI事务而言,两国开展有效合作的能力仍然受到双边关系低迷的阻碍。但双方能否在包括知识产权在内的AI治理方面达成一定程度的妥协,将对业内公司产生重大影响。企业希望两国尽可能缩小双方之间的立法差异。

这就是OpenAI首席执行官奥尔特曼去年夏天进行全球旅行的原因之一。他甚至在中国举办的一场AI大会发表视频演讲,倡导中美研究人员之间开展“全球合作”和交流。

在美国,有关知识产权和AI生成内容的诉讼通常取决于“合理使用”的界限。AI生成内容给当前的知识产权保护界限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这主要表现在两个层面上:投入(训练模型使用的数据)和产出(用户使用AI工具创造的作品)。在美国,投入问题已经成为正在进行的一些诉讼案件的主题:一个值得注意的例子是,《纽约时报》决定起诉OpenAI侵犯版权。

在中国,到目前为止一直聚焦于产出问题。去年11月,北京互联网法院在此类案件中首次作出支持保护AI生成内容的判决。该法院裁定,原告通过(一定的智力投入)充分增强人工智能生成的图像,使之达到了“独创性”的门槛,应当受到保护。

美国亚洲协会政策研究所中国分析中心研究员陈启恒(音)最近撰文称,北京互联网法院的判决不同于美国版权局的决定,后者迄今仍然选择不为AI生成内容提供著作权保护。北京互联网法院法官朱阁在回顾上述诉讼案时表示,著作权的目的是鼓励创造力,而提供著作权保护可能有助于使创作者保持诚实,并进一步发展AI生成内容市场。她还表示,如果不能保护AI生成的艺术作品,就有可能反向激励人们隐瞒其创作方式,从而侵害公众的知情权。

中国的法院和监管机构之间联系相对更紧密,使得在确定与AI生成内容有关的知识产权范围方面的权限更加集中。尽管集中化并不能保证可预测性,但与美国同行相比,中国企业更有可能从中央政府那里获悉未来可能获得哪些保护和受到哪些限制,而不必考虑总统大选后或将发生什么战略或风向变化等。

这对AI业务产生影响。随着美中两国都在继续审理相关诉讼案件并不断出台行政命令和法规,(双方AI治理的)可行性竞争正越来越受关注。AI和知识产权对创作者来说至关重要,他们希望使用这些工具来提高并加快其工作,但正如朱法官所说的那样,他们需要知道其作品会受到保护,然后才能期待AI生成内容的大规模商用,以及随之而来的经济增长。

陈启恒表示,对艺术家来说,有关AI生成内容和知识产权问题的紧迫性再明显不过。“从事漫画、插图和影视工作的创作者需要为其创作提供某种保护,这样他们才能推销它们并从中获利。”他说,而且这种保护将允许“更多下游产业使用AI系统,从而鼓励更多创新。”在陈看来,中国的优势植根于“庞大的国内消费者群体和用户需求,这促进新应用的开发。这在某种程度上不同于美国,美国的下游开发主要受到基础模型开发商的推动。”

有意思的是,美国对技术监管采取不干涉立场的初衷也是支持创新。美中两国的路线殊途同归,双方似乎都将创新放在首要位置。这应该会让双方更容易开展合作,毕竟两国企业都怀有国际雄心。但是,在如何处理AI使用和生成的内容知识产权来说,中美双方并未达成实质性的全球协议,两国企业及其消费者只能在夹缝中小心行事。(作者约翰娜·科斯蒂根,王会聪译)▲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