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案解读》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转型升级 既利当前 更利长远

2024-04-12 09:27:31 - 媒体滚动

转自:中国环境网

近日,《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以下简称《行动方案》)已经公开发布。此次《行动方案》聚焦哪些领域?其中提出的“四大行动”应如何部署?明确了什么目标?将如何推动实现?日前,围绕相关问题,国新办举行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介绍情况,解读政策。

设备更新:节能降碳是重要方向之一

设备更新既是实现技术升级的重要手段也是绿色转型的有力推手。当前,随着新兴技术不断涌现,新型工业设备在数字化、绿色化、智能化的赋能下,各项效率质量均大幅提升。

其中,全国工业领域设备投资规模在整体的设备投资规模中占有很大的比重。2023年,全国工业领域设备投资规模达4.4万亿元,同比增长8.7%,占全社会设备投资的70%以上,设备更新空间大、潜力足。推动工业领域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有利于扩大有效投资、有利于提升先进产能比重,既利当前,又利长远。

此前,工业和信息化部,联合六部门印发了《推动工业领域设备更新实施方案》,围绕推进新型工业化,以大规模设备更新为抓手,实施制造业技术改造升级工程,以数字化转型、绿色化升级为重点,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到2027年,力争实现工业领域设备投资规模较2023年增长25%以上。

“下一步,我们将聚焦石化化工、钢铁、有色、建材、机械、汽车、轻工、纺织、电子等重点行业,开展先进设备更新、数字化转型、绿色装备推广、安全水平提升四大行动,全面推动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单忠德说。

其中,在实施绿色装备推广行动上,将推动石化化工、钢铁、有色、建材等重点用能行业、重点环节,应用推广节能、节水、环保等绿色装备;推动电机、变压器、锅炉、泵等重点用能设备更新换代;加大工业固废处理设备设施更新升级。

大规模设备更新必然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这既要充分调动企业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还要加以必要的激励引导,推动设备更新换代形成规模效应。

对此,财政部经济建设司司长符金陵在吹风会上表示,中央财政将加力引导,打好政策“组合拳”,包括加强资金政策统筹、完善税收支持政策、完善政府绿色采购政策、强化财政金融政策联动等。其中,他特别提到,将加大对节能节水、环境保护、安全生产专用设备税收优惠支持力度,把数字化、智能化改造纳入优惠范围。

消费品以旧换:聚焦汽车、家电、家居等耐用消费品

推进消费品以旧换新,涉及千家万户,既是扩大国内需求,也是提高群众生活品质的现实需要。此次《行动方案》明确汽车、家电以及家装三个大品类的消费品以旧换新。那么具体而言,哪些“新”消费产品是被推荐的?他们又和“旧”产品有什么区别?

商务部市场运行和消费促进司司长徐兴锋在回答媒体相关提问时表示,汽车方面,主要鼓励将高能耗、高排放、使用年限较长、存在安全隐患的老旧汽车,换为新能源汽车或节能型汽车。在家电方面,提倡将高水耗、高能耗,同时随着使用年限较长,也存在配件老化、安全隐患等问题的家电产品,更换为低能耗、低水耗产品。在家装厨卫方面,也鼓励更多使用绿色、低碳产品。

除此之外,《行动方案》还提出,要加大财政政策支持力度,坚持中央财政和地方政府联动支持消费品以旧换新。会有哪些财政政策支持消费品以旧换新?

对此,符金陵表示,中央财政将统筹存量政策和新增政策,突出以技术、能耗、排放等标准为牵引,推动汽车、家电等耐用消费品以旧换新,结合不同类型消费品特点,有针对性实施财政支持政策。

“中央财政重点支持推动汽车以旧换新。对报废高排放乘用车或符合条件的新能源乘用车,并购买符合节能要求或新能源汽车的消费者给予定额补贴。坚持中央财政和地方政府联动,补贴资金由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按比例分担,共同推动汽车以旧换新。”符金陵说。

回收循环利用:聚焦健全回收利用体系

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必然会带来废旧设备、消费品如何处理的问题。商务部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底,我国民用汽车保有量达到3.36亿辆,冰箱、洗衣机、空调等主要品类家电保有量超过30亿台,这既反映了我国消费品市场的庞大规模和潜力,也体现了其更新换代和回收处理的重要性。

废品是放错位置的资源,进行有效的回收利用相当于开启了“第二矿山”,巨大市场空间带来巨大发展机遇,大有可为。

今年2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快构建废弃物循环利用体系的意见》。

“下一步,我们将会同有关部门,聚焦重点领域和重点产品,认认真真做好回收循环的大文章,提升循环利用水平。”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赵辰昕说。

其中,在畅通回收渠道方面,要加快发展“换新+回收”物流体系和新模式,鼓励电商平台、生产企业落实生产者责任延伸制,上门回收废旧消费品。同时,进一步完善再生资源回收网络,力争全年推动全国大中城市新增标准化规范化回收站点2000个、其中供销系统1000个,而且要建设绿色分拣中心200个。

在支持二手商品流通交易方面,将持续优化二手车交易登记管理。例如,促进便利交易,推动二手电子产品交易规范化,推动二手商品交易平台企业建立健全平台内经销企业、用户的评价机制,加强对信用记录、违法失信行为等信息共享。

在提高资源化利用水平方面,鼓励对具备条件的废旧生产设备实施再制造,有序推进产品设备及关键部件梯次利用。同时,提升废有色金属利用、稀贵金属提取等技术水平。推动再生资源加工利用企业集聚化、规模化发展,建设一批废钢铁、废有色金属等再生资源精深加工产业集群。据介绍,今年我国资源循环利用产业产值有望突破4万亿元。

“下一步,我们会发挥好政府作用,更好调动企业积极性,运用市场化方式共同努力,让回收循环利用链条真正畅通起来,共同把这些废旧物资变废为宝。”赵辰昕表示。

标准提升:加快完善节能降碳、环保等方面的标准

标准是构成国家质量基础设施的要素,有效实施不仅可以起到硬约束作用,也是行业发展、产品升级的战略牵引。

近日,《以标准提升牵引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的行动方案》(以下检查《标准方案》)印发,要求加快制修订节能降碳、环保、安全、循环利用等领域的标准,推动今明两年完成制修订294项重点国家标准,推动政策和标准更加协同配套,有力支撑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

“这项具体工作任务安排主要包括加快能耗排放技术标准升级,强化产品质量安全标准提升、加大回收循环利用标准供给、完善标准实施配套措施四个方面的内容。”吹风会上,市场监管总局标准技术管理司司长刘洪生详细解读了《标准方案》的具体工作和《行动方案》的支撑作用。

其中,在加快能耗排放技术标准升级方面,制修订国家标准113项,持续引领设备更新。下一步将抓紧制修订一批能耗限额、家电及工业设备能效强制性国家标准,优化提升大气、水等污染物排放标准,加快完善碳排放核算、产品碳足迹标准,推动数控机床、农机、工程机械等标准水平提升,筑牢安全生产、消防、工业产品安全等标准底线,助力先进产能比重持续提升。

在加大回收循环利用标准供给方面,制修订国家标准66项,有力推动产业循环畅通。其中刘洪生提到,要加大家电、家具、电子产品、风电、光伏等绿色设计标准供给。

而在完善标准实施配套措施方面,将强化标准与财政支持等政策措施的协同,大力推进绿色产品认证、高端品质认证,向消费者传递质量信任。同时,围绕新能源汽车、电子电器、儿童用品等重点消费品,加大缺陷调查和召回力度。

“我们推出这个政策,更看重的是这个政策不仅能够促进消费、拉动投资,而且能够促进节能降碳,减少安全隐患,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转型升级,从而助推高质量发展,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的需要。”赵辰昕表示。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