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探访长沙居民社区:电动车堵住单元门、外墙悬挂插线板

2024-03-02 09:30:09 - 媒体滚动

转自:中国应急管理

2月25日,湖南省安委办下发通知,再次强调电动自行车安全管理工作。一直以来,“电动自行车停在哪里最安全”“电动自行车管理如何防患于未‘燃’”等话题持续引起热议。电动自行车起火导致的火灾事故连年增长。根据国家消防救援局的统计,2023年全国共接报电动自行车火灾2.1万起,比2022年上升17.4%。

为何电动自行车频频引发火灾,成了“夺命杀手”?带着这样的疑问,2月26日,记者赴湖南省长沙市多个居民小区走访调查。

群众意识淡薄,基础设施存在先天不足

“电动车停放在这里没什么问题,这个地方影响不到他人。”在该市雨花区劳动东路某小区,一名正在停放电动自行车的车主说。记者看到,在该小区,一栋超高层住宅楼架空层处停有多辆电动自行车。在该小区其他区域,有的住户将电动自行车停放在单元楼门口正前方,有的住户则通过人形步道将电动自行车停到地下停车场。

“骑电动车不就是图个方便嘛,停单元楼门口能直接上楼,下楼之后骑上车就走。”该小区住户王先生说,自己的电动车从不上楼充电,需要充电的时候再去电动车棚,这样就不存在安全隐患。“万一发生火灾,疏散通道被堵住了该如何逃生?”面对记者的询问,王先生表示,他没想过这方面的问题。

在该市部分老旧小区内,时常可见“飞线充电”、电动自行车乱停乱放现象。在开福区营盘路隧道旁某小区,记者暗访时发现,1栋楼道两侧均有从楼上接线下来的插线板,一侧的插线板被直接塞在电闸箱的电线之间;另一侧插线板的电线则悬在楼梯上方,来往的居民在上下楼时有很大几率触碰到电线。在该小区3栋楼5单元,狭窄的楼道内停放着四五辆电动自行车,外墙悬挂着多个从楼上接电线下来的插线板。

李小军(化名)是一名外卖骑手,他现在使用的电动自行车是数年前从专卖店购得。“每天跑单比较多,时间一长,我发现车子跑得越来越慢,续航里程也减少了。”李小军说,于是他找到修车行,将原装电池换成了“劲大”的锂电池。他认为,电池是新的,应该不会出事。

除了省钱、方便、防盗等理由,部分居民小区特别是老旧小区存在未规划电动自行车停放、充电场所,或此类场所距住宅较远等问题,导致电动自行车停放、充电乱象丛生。

不少市民发现,电动车常常将单元楼门口堵住。有人将电动车停放在一楼大堂、楼梯间、架空层等公共场所,甚至有人将电动车推进电梯上楼充电。

“我认为电动自行车只要停放在不妨碍其他人车通行的地方就可以。”“我骑的是可以折叠的小电动车,带回家停放非常方便,就算起火也是我自己家的事情。” 

记者采访发现,不少市民并不知晓电动自行车停放、充电的相关法规和安全注意事项,相关安全意识较为淡薄。记者采访了解到,部分电动车使用者的安全意识欠缺,致使违规停放、充电行为大量存在。同时,部分电动自行车用锂电池的质量难以保证,加之存在车辆改装、加装电瓶、二手锂电池回收与使用监管难等“乱象”,进一步加大了安全风险。

记者探访长沙居民社区:电动车堵住单元门、外墙悬挂插线板

记者探访长沙居民社区:电动车堵住单元门、外墙悬挂插线板

起火威力大,有毒烟气造成二次伤害

穿梭在城市大街小巷中的电动自行车,具有经济、小巧等特点,给市民出行带来不少便利。相关资料表明,长沙市电动自行车保有量超过100万辆。

“部分市民将电动车停放在室内或在室内充电,有的甚至停放在走道、楼梯间等公共区域。在部分老旧小区,‘飞线充电’屡禁不止。由于电动自行车车体大部分使用易燃可燃材料,一旦起火,燃烧速度快,并产生大量有毒烟气,人员逃生困难,极易造成伤亡。”长沙市消防救援支队消防监督员介绍,电动自行车起火的危害主要表现为火场高温和有毒烟气,而毒烟极易引发伤亡事故。 

记者发现,很多车主为了省事、省钱,经常会在睡前将电动自行车放在楼道或者客厅整夜充电,也有少数车主将电池组从车上拆下带回家充电。“凌晨至黎明这段时间往往是人们睡熟的时候,一旦发生火灾,很难及时发现。”该支队消防监督员介绍。

长沙市雨花区曾发生一起较为典型的电动车火灾事故。事故调查、案件审判资料完整还原了事故发生的过程—— 

2021年7月18日5时20分许,停放在雨花区冯家冲公寓13栋1楼充电的一辆电动车发生故障,火苗悄然冒出,火势渐渐变大,停在楼梯间的其他两辆电动车也被引燃。浓烟、大火、爆燃声,惊醒了睡梦中的住户。

“起火了!”“快报警!”有人积极展开自救,住在4楼的小李就是其中一位。“我也是第一次遇到这种事情,非常害怕。我出门看了一下火势,烟太大看不到路,走廊里温度很高,心想回房间可能安全些。”她说。后来,小李到医院打了吊针并做了雾化,喉咙不舒服了好几天。有人则慌乱逃生。小周逃离火场时不慎坠落,致严重颅脑损伤,经救治无效死亡。与小周同样不幸的是,租住该处的刘某因全身皮肤大面积烧伤致多器官功能衰竭而死亡。 

记者探访长沙居民社区:电动车堵住单元门、外墙悬挂插线板

电动车为何起火,又如何造成这样大的危害?

2019年9月8日开始,雨花区井湾子街道冯家冲社区房东李某某将冯家冲公寓13栋1层至5层租给二房东朱某某,朱某某则将该公寓转租给他人。住在此处的不少租客都有电动车,见有人私接电源充电,朱某某认为在自己统一安排的固定充电位置进行充电会比较安全,遂于当年11月私自请人在该公寓1楼楼梯间及外墙上安装了6个插座供租户电动车充电,并收取每台电动车每月30元至50元不等的充电费用。对此,李某某仅口头告知其安装的插座会存在安全隐患,未采取任何有效措施。

 2020年6月开始,欧阳某从朱某某手中租赁2楼一房间居住,并从事外卖快递工作。为了使自己骑行的电动车行驶里程更长,他私自将电动车原装的铅酸电池更换为来路不明的二手锂电池。火灾发生前一天晚上,欧阳某下班后,将电动车停放在一楼楼梯间,并使用朱某某安装的插座充电。次日凌晨,电动车因充电发生故障,引发火灾。

经调查,本起火灾共造成2人死亡(其中1人七日后经抢救无效死亡)、11人受伤,起火原因系一楼楼梯间内欧阳某电动车充电时发生故障引发火灾。

为何电动车频频引发火灾?据统计,电动自行车火灾多发的原因主要是电动自行车的电池质量低劣、用户随意改装,还有长时间充电等。

消防部门曾经进行过燃烧实验。随着消防员点燃引火物,电动自行车车座下方开始猛烈燃烧;大约20秒,车身材料开始融化;1分钟后,车身猛烈燃烧,并伴随大量有毒浓烟;1分30秒后,锂电池被引燃,一些燃烧物甚至飞溅到了20米外。

如果电动自行车火灾发生在楼梯间会怎样?消防部门在废弃建筑物内也进行过相关实验。随着消防员点火,不到1分钟,迅速燃烧的电动自行车冒出滚滚浓烟,并很快向楼上蔓延。随后,电池发生爆炸,整个燃烧过程持续了约10分钟。高温、热烟、气流快速蔓延,在楼道内形成“烟囱效应”,很快蔓延至最高楼层。如果群众缺乏自救知识,盲目沿着楼梯间从上往下跑,很容易被有毒烟气伤害。

管理难度大,需要明责、求实、共治

“物业管理企业不是执法部门,所以我们也有很多难处。不管,业主有意见;管,部分业主不一定听。”该市物业管理企业相关工作人员王双(化名)坦言,电动自行车流动性较大,有时刚刚清理了乱停乱放的电动自行车,又出现违规充电、进梯入户等新问题。此外,很多车主是租户,物业管理工作人员经常“忙活半天找不到正主”。因为物业企业不是执法部门,即使好言相劝,王双和同事也经常被“怼”,出力不讨好。 

此外,记者发现,大部分市民都赞同从严管理电动自行车停放、充电,方便应为安全让步。“应该明确监管部门、街道社区和物业企业责任,电动自行车停放和充电不应该属于‘三不管’地带。”市民张欣欣说。

解决电动自行车消防安全问题,不仅需要多方发力从严管理,明确各方职责,也需要更多社会共治方案。 

据悉,2月24日起至3月底,长沙市将在全市范围内开展居民小区、高层建筑电动自行车违规停放充电隐患排查整治专项行动。该市各行业部门将以村(社区)为网格单位,组织开展居民小区、高层建筑电动自行车违规停放充电隐患排查整治专项行动,重点整治电动自行车“进楼入户”“人车同屋”“飞线充电”等突出问题,加大对电动车违规停放、充电等行为的打击力度。 

事实上,近年来,长沙市多地陆续开展有益探索,从科技、制度等不同方面夯实电动自行自行车安全基础。 

完成充电后,电源会自动断电;车辆电瓶若有问题,设备会自动跳闸并报警;4个监控摄像头24小时“值守”,悬挂式干粉灭火装置足量配备,确保安全……在天心区裕南街街道,智能充电站内设大量“黑科技”,随着智能充电站的建设和投用,电动自行车随意停放和“飞线”充电等乱象大大减少。

开福区清水塘街道创新性地推行背街小巷电动自行车充电解决方案,积极为每个家庭免费安装充电箱。“充电箱外的电线都经过了穿管保护,敷设规范,长时间使用也不会发烫。尽管它体积小,但是装了过载保护装置,可以防漏电、防雷击,阴天下雨也可安全使用。”该街道工作人员介绍,此举为居民电动自行车充电加上一道“安全闸”。

●作者:本报记者黄雄通讯员 刘琦

●来源:中国应急管理报3月1日五版原标题《记者走访湖南长沙居民社区调查电动自行车管理现状——方便应为安全让步严管才能防患于未“燃”》责任编辑:李佩达

●编辑:李玉雯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