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建筑绿色发展条例》系列解读——(十三)不同类型“绿房子”的执行标准是什么?

2024-03-21 18:04:32 - 北京日报

《北京市建筑绿色发展条例》系列解读——(十三)不同类型“绿房子”的执行标准是什么?

新建民用建筑执行绿色建筑一星级以上标准;新建的大型公共建筑、政府性资金参与投资建设的民用建筑、城市副中心居住建筑执行绿色建筑二星级以上标准;新建的超高层建筑、首都功能核心区建筑、城市副中心公共建筑执行绿色建筑三星级标准。鼓励工业建筑按照绿色建筑一星级以上标准建设。

《北京市建筑绿色发展条例》系列解读——(十三)不同类型“绿房子”的执行标准是什么?

立法背景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应急管理部《关于加强超高层建筑规划建设管理的通知》要求:加强超高层建筑节能管理,标准层平面利用率一般不低于80%,绿色建筑水平不得低于三星级标准。

《北京市民用建筑节能管理办法》规定:新建民用建筑执行一星级绿色建筑标准。

市委市政府《关于全面深化改革提升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水平的意见》要求:努力建设绿色建筑示范城市,新建政府投资公益性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全面执行绿色建筑二星级及以上标准。

市住房城乡建设委联合10个部门印发《北京市绿色建筑创建行动实施方案(2020年-2022年)》要求:城镇新建建筑全面执行绿色建筑一星级及以上标准,新建政府投资公益性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全面执行绿色建筑二星级及以上标准。

《北京市民用建筑节能降碳工作方案暨“十四五”时期民用建筑绿色发展规划》规定:到2025年,新建居住建筑全面执行绿色建筑二星级及以上标准,新建公共建筑力争全面执行绿色建筑二星级及以上标准。此外,核心区、城市副中心、海淀区、朝阳区、石景山区、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发布了本区域绿色建筑相关规定。

本款明确了不同区域、不同建筑类型、不同投资性质的建筑所执行的绿色建筑标准要求。绿色建筑,是指在全寿命期内,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高效的使用空间,最大限度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质量建筑。按照北京市《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绿色建筑分为基本级、一星级、二星级、三星级四个等级,高星级绿色建筑是指二星级以上绿色建筑。

绿色建筑的评价指标体系由安全耐久、健康舒适、生活便利、资源节约、环境宜居5类指标组成,且每类指标均包括控制项和评分项,评价指标体系还统一设置加分项。控制项的评定结果为达标或不达标,评分项和加分项的评定结果为分值。

当满足全部控制项要求时,绿色建筑等级为基本级。在满足特定技术要求的基础上,当总分分别达到60、70、85分时,绿色建筑等级相应判定为一星、二星、三星级。此外,北京市还发布了《绿色建筑设计标准》《绿色建筑工程验收规范》,为更规范化、标准化的绿色建筑设计、施工和验收做指引

北京做法

我市自2013年6月全面执行绿色建筑一星级标准,2017年10月起新建政府投资公益性建筑及大型公共建筑全面执行二星级以上标准。以点带面,持续推动北京城市副中心行政办公区、2022年冬奥会场馆、北京新航城、中关村科学城、怀柔科学城、延庆世园会等重点区域和重大项目实施高星级绿色建筑。

核心区、副中心公共项目新建建筑达到三星级标准。作为建筑的可持续性实践,2022年冬奥会新建场馆全部达到绿色建筑三星级标准。其中,国家速滑馆、国家会议中心二期、五棵松冰上运动中心、国家体育总局冬奥训练中心、延庆冬奥村等9个建筑获得绿色建筑三星级评价标识。

鼓励改造场馆达到二星级标准。为实现绿色低碳转型,鼓励冬奥会原有场馆绿色改造达到二星级标准。其中,国家体育馆2022冬奥改建项目、国家游泳中心(主场馆和南广场地下冰场)两个改造项目获得绿色建筑二星级评价标识。

大力推广绿色建筑应用落地见效。截至2023年底,全市累计建成绿色建筑面积2.2亿平方米;获得绿色建筑标识项目874项,建筑面积1亿平方米,其中竣工及运行阶段获得绿色建筑标识项目122项,建筑面积1718万平方米;获得全国绿色建筑创新奖44项。

《北京市建筑绿色发展条例》系列解读——(十三)不同类型“绿房子”的执行标准是什么?

供稿部门:节能建材处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