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被逼疯了!”浙江23岁小伙每天提心吊胆!连跑5年医院没治好!这种年轻人越来越多...

2024-05-11 22:00:20 - 红星新闻

“30岁以下患者占了一半,尿频尿急患者的年轻化趋势非常明显。”4月中旬,宁波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何建华主任医师开设了尿频尿失禁的专病门诊。尽管长期从事该疾病诊疗,可年轻患者的比例还是出乎他的意料。

有人怕被同事笑话,哪怕嘴唇干到起皮也不肯喝水;有人哭诉说“每时每刻都想尿尿”;还有人因为频繁小便失去工作......

23岁小伙称“被小便逼疯”

一天尿24次,最少5毫升

23岁的小徐躺在治疗床上等待做控尿反射训练,他一边根据仪器的提示做练习,一边和何建华聊天。为了尿频尿急,他已经跑了5年医院。

他慢慢叙述自己的经历,“经常想小便,刚厕所出来,又想去”“尿意来了,根本憋不住”“有时候只有几滴,可就是忍不住”。

在外人看来,尿频尿急并不是很要紧的事,却彻底干扰了小徐的工作生活。

上班时,他怕同事笑话自己老往厕所跑,会刻意不喝水。冬天,干到嘴巴起皮,也不喝水。尽管如此,一小时左右必须小便一次。

晚上,则要起床小便五六次,睡眠因此支离破碎。

“医生,我快被小便逼疯了!”小徐痛苦地说。

经过检查,何建华排除了小徐患尿路感染等可能。第一次门诊结束时,何建华没有给小徐开药或是安排治疗项目,而是让他先做一份家庭作业——记录3天的排尿日记。

“快被逼疯了!”浙江23岁小伙每天提心吊胆!连跑5年医院没治好!这种年轻人越来越多...

3天里,小徐根据表格内容记录,饮水、排尿、尿急和尿失禁、夜尿的情况,标明时间和量,写明尿急和尿失禁的情形。

这3天里,他最多一天排尿24次,最多一次夜尿6次,排尿量最多一次为150毫升,最少仅5毫升。喝水量最高的一天也只有800毫升。

根据排尿日记,结合病史描述、相关检查,小徐被确诊为非器质性病变型的尿频尿急——膀胱过度活动症。

“感觉每时每刻都想上厕所”

一大群年轻人苦恼不已

在何建华的诊室,和小徐有类似痛苦的年轻患者有很多。

小果(化名)是小有名气的网红,她在诊室里嚎啕大哭。在一次尿路感染后,小果就发现自己变了——老想小便,控制不住,每时每刻都想去厕所,晚上一躺在床上就想去厕所。

22岁的余姚小伙小朱说自己尿频的怪病从青春期就开始了,总想去厕所。每天脑子里就有两个小人在吵架:一个说“要去尿尿了”,一个说“不用尿”,最后赢的都是“要尿尿的小人”。因为尿频,他高考考砸了,大学毕业后没法正常工作。

26岁的小车司机许某,则因为尿频失去了工作……

何建华说,这些年轻患者,都没有身体上的器质性病变,却被尿频尿急折磨得影响了正常生活。

怎么样才算是尿频?

单次尿量少、夜尿多于两次

何建华说,在正常饮水的情况下,成年人一天正常小便的次数应该不超过8次,超过8次,则要考虑尿频的可能。

小便次数受饮水量、环境等影响因素较大,单次排尿量的衡量更为客观。一般成年人单次尿量在350毫升以上,而很多尿频患者的单次尿量远远低于350毫升。

夜尿也是尿频的一个指标。一般来说,成年人夜尿次数不超过两次(入睡后至第二天起床之间),尿频患者夜尿五六次是常态。

尿频尿急的另一个表现是,正常的成年人可以在一定限度内“憋尿”,而这类患者在意识到有尿意后,必须尽快去厕所,不然会坐立不安,甚至很容易尿失禁。

社会压力增大是原因之一

在大脑形成固有模式前治疗效果好

何建华说,过去,尿频尿急的主要就诊人群是中老年人。比如,中老年男性因为前列腺健康等问题,常表现为尿频。近些年来,年轻化趋势非常明显。

他认为,疾病年轻化趋势背后的主要原因在于社会压力增大,焦虑情绪普遍。另外,也和年轻人普遍久坐、缺乏充分锻炼的生活方式也密切相关。当然,年轻群体的就诊意识也比老年人强。

他提醒,首先要认识到尿频尿急也是一种疾病,需要治疗并且可以治疗。

其次,如果有类似情况,建议及时就诊。如果长期尿频尿急,大脑会习惯频繁小便的固有模式,治疗难度大,周期长。如果及时治疗,难度会小很多。

来源:宁波晚报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