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在南极内陆开辟新的观测波段

2024-03-01 20:28:26 - 媒体滚动

转自:中国科技网

科技日报记者陆成宽

近日,中国第40次南极科学考察队在南极昆仑站的现场科考工作已经结束,部分科考队员已经返回国内。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此次派出两名队员,在现场,科考队员维护更新了能源通讯平台和三套台址监测设备,维护调试了南极红外双筒望远镜并首次获得了近红外J、H双波段观测图像,同时还首次开展了低频射电天文观测。

本次维护的三套台址监测设备分别是昆仑视宁度监测仪KL-DIMM、昆仑分层气象塔KLAWS-2G和昆仑云量极光监测仪KLCAM。目前,昆仑站台址监测设备均正常工作。

经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的多年研发,昆仑站台址监测设备在南极极端环境下长期连续和无人值守运行,已经初步演化为高可靠、具身智能的天文设备。

南极红外双筒望远镜AIRBT是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与中山大学的合作设备,是昆仑站的首台近红外望远镜。自安装以来,南极红外双筒望远镜AIRBT已经积累了一年的近红外H波段的天光亮度数据,数据已由科考队员取回。此次科考队员调整了最佳焦距,修复了J波段望远镜。南极红外双筒望远镜AIRBT不仅可以更精确地确定昆仑站近红外天光背景的台址条件,也可以进行近红外双色同时的时域天文研究。

本次科考期间,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还在中山站至昆仑站内陆沿途进行了一系列低频射电天文实验,首次全面测量沿途的低频电磁环境,完成了从内陆出发基地到昆仑站1260千米内超过80个点位的低频射电电磁环境监测,为未来的射电观测做台址测量的准备。同时,在距离中山站1050千米处成功安装了宇宙黎明全天频谱仪AAS,并仍在该地进行长期观测。

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在南极内陆开辟新的观测波段

(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供图)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