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难险重新 青春显担当 | 华能山东石岛湾核电有限公司运行部青年突击队:青春的燃点没有上限

2024-05-10 09:31:03 - 中华儿女

2023年12月6日,世界的目光再次聚焦于山东荣成石岛湾核电站。当天,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全国首座第四代核电站——高温气冷堆示范工程(简称“示范工程”)正式投入商业运行。这是我国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标志性成果,标志着我国在第四代核电技术领域达到世界领先水平。

急难险重新  青春显担当 | 华能山东石岛湾核电有限公司运行部青年突击队:青春的燃点没有上限

从2012年12月9日示范工程浇筑第一罐混凝土,到2021年9月12日实现首堆临界,再到投入商运,国家核能飞速发展的十年背后,凝聚着无数华能核电人“十年磨一剑”的拼搏奉献,更闪耀着青年们矢志不渝的科技报国梦。华能山东石岛湾核电有限公司运行部青年,就是这些他们中的杰出代表。

华能山东石岛湾核电有限公司运行部青年突击队是一个平均年龄仅有32岁的团队,却在建设国之重器一线发挥主力军作用,承担着示范工程的运行技术体系搭建、移交接产以及电站生产运行等工作。

运行部突击队自2012年成立以来,以不畏艰难、开拓创新的精神实现了“从无到有”的突破,推动世界先进核电技术实现了时代性跨越。今年,运行部青年突击队被共青团中央、全国青联授予第28届中国青年五四奖章集体。

锲而不舍,百炼成“金”,锻炼可靠青年队伍

为确保第四代先进核电技术安全可靠运行,运行部从2008年招收第一批生产备员起,十年如一日培育青年、锻炼青年、用好青年。在这里,高额的培训费用、漫长的培训时间、让人望而却步的操纵员取照考试,造就了一批稀缺人才,被业内称之为“黄金人”。

“黄金人”王远磊对自己在清华大学核研院的培训时光仍历历在目。他和学员们乘坐大巴车从北京城区一路向北,停在了昌平区南口镇虎峪村一个简陋的小院外。看到眼前10兆瓦高温气冷实验堆(HTR-10)时,他意识到,“首堆工程”注定是一条艰难的荆棘之路。

果不其然,“上来就是半年的基础理论培训,61门课,每门课程学完就考试。”早跑操、晚自习,半军事化管理,这样的生活一过就是7年,然而他“并不觉得枯燥”。在海绵吸水般的学习中,他很快找到了核电操纵员的感觉,进步飞快。“每次通过考试,都特别有成就感。”王远磊很拼,等人高的培训资料、上百场考核、2000多个日夜,高温堆逐渐成为王远磊难以割舍的追求。

“在清华大学是封闭式学习,所有人都努力,为了能够学习到国内甚至国际先进技术,争取早日把所学用到实践中。”华能山东石岛湾核电有限公司运行部主任陈立强介绍说,当时团队成员都很年轻,尽管是不间断的学习,没有人喊累。

2017年,华能首批62名操纵员、26名高级操纵员百炼成“金”,他们终于拥有了一个宝贵的新身份——“黄金人”。光环下的他们有着异于常人的艰辛,炼就“黄金人”之所以如此严苛,就是因为每一个环节都不能出错。如今的“黄金人”们已经成长为示范工程的核心人才,他们站在全球新一代核电技术制高点,筑起核安全最坚固的一道防线。

高温堆与其他核电不同,是集产学研于一体的新堆型,在运行技术文件领域几乎是一片“空白”。运行规程缺少上游文件。被称为高温堆运行“宪法”的《运行技术规格书》,设计方各系统各持己书,过度复杂的条款让操纵员不堪重负……重新修订文件的浩大工程又一次落在了王远磊等“黄金人”身上。

“责任是核安全的魅力所在,我们应该在各项工作中把责任扛起来,确保万无一失”。王远磊的原则只有一个:以最少最规范的操作步骤,实现最大化的核安全。

“他时刻强调规范流程,常在微信群里分享核安全事件,给我们醒醒脑。”运行六值现操班长于庆凯觉得王远磊严谨到近乎苛刻,“在他身上我深刻感受到,核安全深入骨髓”。

凭着这份使命感,近千份运行文件在这些青年们手中逐字修订,并验证生效,成为守护高温堆的白皮书。纵使在重压之下,王远磊也依旧经受住了考验,验证了那句:核安全源于本能,始于习惯。

责任大过天的王远磊也有遗憾。他喜欢旅行,详细做了攻略,却只能脑补烟雨江南、彩云之巅的美好,权当去过了;虽在同一个厂,他和妻子经常一天都见不到面。

耐得住寂寞,才能撑得起理想。在严慎细实、积极敬业的工作环境中,运行部这个年轻的团队培养锤炼出了大量的人才,为部门后续工作的开展提供了持续动力,为高温气冷堆核电产业推广积蓄了有生力量。

千辛万苦,千方百计,实现从“0”到“1”突破

核电站是世界上最为复杂的能源系统,而示范工程又是首个应用模块式高温气冷堆技术的新一代核电站,大量新设备、新系统、新技术,没有成熟经验可以借鉴,对运行部的青年们来说,无不是一项巨大挑战。

急难险重新  青春显担当 | 华能山东石岛湾核电有限公司运行部青年突击队:青春的燃点没有上限

“在较为成熟的核电站,直接可以按照培训路径进行培养,而我们还要花费大量时间去摸索技术难题,梳理运行技术文件。”当看到同期入职压水堆电站的同学,早早拿到了高级操作员执照的时候,王远磊也曾动摇过,最终依旧无法放弃对高温堆的执着,“干事业就是要有点冒险精神,没困难没问题,何来创新突破。”

王远磊提到的技术文件是运行人员操作核电站的技术依据,是核电站安全稳定运行的基础和核安全最重要的保障,而技术文件中最重要也最难的就是事故规程。

作为运行部值长的李源主动请缨,组织起运行部的青年员工成立事故规程小组。“我们首先借鉴压水堆核电厂事故处理规程,经过反复查阅各个核电厂的规程,可以从中找出一定思路,但在技术层面却没有任何借鉴。我们又与设计方探讨事故规程编写细节,由于缺少运行经验,设计方除了提供理论分析结果,也无法提供太多支持。”

面对这种情况,大家不得不发挥运行部青年技术能手们自力更生的精神。现实倒逼所有人必须真刀真枪磨砺,苦练内功,提升能力,在摸索中前进,在创新中突破。

李源首先确定了“以征兆为导向”的路线,然后根据示范工程《事故分析》等文件,针对工程特点,逐步构建并完善事故规程框架。框架体系虽搭建成了,是否能够真正适用于高温气冷堆示范工程,是否能够覆盖最终安全分析报告中所要求的所有工况?没有人能够给出确定答案。

李源又决定带领规程验证小组,将所有事故规程划分为34个场景,在模拟机上一个一个进行验证。“这是一项艰巨的任务,工况的复杂性相当高。”所有人经过两个月反复推敲、反复修改后,终于形成3000多页的事故规程验证报告。报告有效证实了这套事故规程体系,确实能够真正应用于高温气冷堆示范工程事故处理。技术文件体系得到了设计方和行业内专家的高度评价和认可。而由运行人员自主搭建技术文件体系,在行业内从未有过。

2023年下半年,示范工程将完成一系列重大瞬态试验,为商运投产开展最后的冲刺。运行部所有青年拿出了自己最饱满的状态,投入到这场攻坚中。11月底,各项关键性试验顺利结束后,168小时满功率运行考核正式开始。

“全球首堆、全国首座第四代核电,这样一个里程碑式的目标能在我们手下顺利实现吗?”临近考核,当其他人多多少少表示怀疑时,运行部的青年们对此坚信不疑,因为这是他们抱着“万无一失、绝无一失”的信念完成的,是一次次摸索探讨,一遍遍的桌面推演、模拟机演练带给他们的信心。

在这场千钧一发的考核中,运行人员对机组状态的准确把控力和整个部门的统一协调作战能力,展现到了极致。运行值稳扎稳打、精准操作,专工团队发挥专业优势保驾护航,燃料装卸小组紧盯各项数据,确保循环换料效率。运行部副主任郭仕伟身兼现场生产协调组组长,直接把办公地点设在主控室后面的指挥协调室,为了时刻关注机组关键参数和运行操作风险,第一时间组织处理现场问题、扫清障碍……

示范工程顺利投入商业运行!

再次强有力地验证了高温堆系统设备具有连续可靠运行的能力,更重要的是,这项突破性的跨越伴随着运行部自上而下不知多少人夜以继日的弹精竭虑。突击队青年们无比激动,只有他们最清楚,示范工程实现商业运行的背后,蕴含了每一位青年运行人的心血和期待,大家等这一刻等的太久了!

敢为人先,自我加压,创新引领核电技术发展

“从示范的角度来讲,我们希望高温气冷堆核电站一开始就站在高起点上。”“陈立强劳模创新工作室”负责人陈立强并不满足于常规的技术文件体系。虽然高温气冷堆理论上提出了“固有安全”的概念,对于核安全而言,其重要等级没有最高只有更高。不断深化管理、实施创新突破,他们一直在路上。

急难险重新  青春显担当 | 华能山东石岛湾核电有限公司运行部青年突击队:青春的燃点没有上限

在“陈立强劳模创新工作室”,青年们针对防人因失误,展开了国家重大专项课题《电子化规程(COPS)研究与开发》,他们将运行部的1000多份技术文件导入示范工程数字化控制系统(简称“DCS系统”),让DCS系统能够判断反应堆运行状态,向运行人员自动推荐适用的执行程序。

“一方面,电子化规程可以帮助操纵员尽快找到适用的执行程序,大大提高工作效率。另一方面,还能减少人因失误,防止在紧急状态下因找错规程导致更大的问题。这在高温气冷堆固有安全性的基础上增加的一道‘双保险’。”

“系统条件优先级的设置工作并不容易,各种情况的排列组合特别多。”课题研究开始后,青年们有空就钻进创新工作室,为每份规程设置弹出条件,分析研究多个报警或异常时的运行状态。他们常常因为过分的投入而忘记了吃饭。大家打趣地说,“满脑袋的逻辑关系就是我们的‘家常便饭’。”示范工程电子化规程在大家废寝忘食的不懈努力下日趋于完善,课题顺利通过验收。

在示范工程的建设过程中,运行部的青年员工们并不满足于攻克每一个重大节点,他们想要在勇闯世界球床模块式核电技术“无人区”的过程中,建立以专利、技术标准、软件著作权为核心的自主知识产权体系,为高温气冷堆的产业化推广打下坚实的基础,助力核电事业长远发展。

由于高温气冷堆一回路冷却剂与压水堆有着本质区别,最初开展高温堆一回路氦气的放化取样分析工作时,没有成熟的经验可参考。“取氦气采用什么样的取样工具?如何取得有代表性的气体?气态物质测量的放化分析仪器如何标定和校验?刻度用放射源如何定制?取样分析过程如何进行辐射防护?”

面对重重未知,运行部化学科科长马倩集结运行部化学科的“巾帼英雄”们发起了攀登令,她们向设计人员、仪器厂家、检定机构、核电厂化学同行学习取经,在实验室反复摸索、不断总结,用不计其数的失败、不厌其烦的试验,确定了各项取样条件和仪器测量参数,最终形成了一套完善的氦气放化取样流程和分析方法,高温堆放化分析实现了突破性成果。今年4月,她们牵头制定的《高温气冷堆核动力厂一回路氦气γ核素分析方法》、《高温气冷堆核动力厂一回路H-3、C-14分析方法》标准已在中国核学会批准发布,并在行业内开展推广。

白班值副值长许富强等在轮班过程中紧盯屏幕中的运行参数,积累相关数据3000余项,《一种燃料元件的提升装置》等9项发明专利完成受理授权。

运行部技术能手——常规岛专工黄鹏,一个人完成了20余项专利申请,获得了山东省核学会科学技术成果奖一等奖等多个奖项。

诸如此类的突破性成果还有很多。团队承担3项国家级重大专项科研项目、7项华能集团科研项目及多项公司前瞻性课题。近3年共申请专利86项,授权专利51项,牵头开展16项高温堆技术标准制定,发表中文核心及以上学术论文7篇……

青春的燃点没有上限。运行部青年员工充分利用运行一线的优势,认真总结经验数据,在保证高温气冷堆安全稳定运行的同时积极进取,为高温气冷堆知识产权保护和商业化推广奠定了坚实基础。

种种成果证明了,运行部的青年员工们没有躺在功劳簿上睡大觉,他们在持续开发制定高温气冷堆的技术标准,同时还在开展“双堆”运行管理研究,筹划“群堆”运行管理研究,为后续高温气冷堆商业化推广总结经验,贡献方案。

2023年,运行青年突击队入选全国优秀青年突击队案例,这让运行部的青年们深受鼓舞与鞭策。他们说,用青春见证世界先进核电技术划时代的跨越是幸运的,未来还要砥砺前行,以创新引领发展,为核电事业的长远发展,为建设科技强国和实现“双碳”目标作出更大贡献。

作者:《中华儿女》记者 李玲

编辑:华南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