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季度银保监会行政处罚公示信息分析

2024-04-10 07:27:22 - 市场资讯

2024年一季度结束,照例更新季度处罚信息。按照之前的惯例,本分析的被处罚主体不包括保险公司和保险中介机构(除非中介机构为银行)。为统计的准确性,本年将一张罚单的全部信息在EXCEL一行中统计,在罚单数量、处罚主体数量、金额方面与以前年度口径一致,但在具体业务统计时存在差异。

一、总体情况

2024年1季度处罚信息分布情况表

2024年1季度银保监会行政处罚公示信息分析

截至2024年3月末,年度内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及其派出机构共公示处罚信息1165条,较去年同期(1072条)略有增加,其中总局3条(21条),省级分局263条(320条),地市级分局899条(731条)。从被处罚机构类型分布看,占比由大到小没有变化,仍然为农村金融机构45%(49%)、大型银行19%(23%)、城商行16%(13%)、股份制银行11%(11%)。

根据信息显示,2024第一季度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及其派出机构对499家(501家)机构共计罚款36,235.12万元(67,823.14万元),处罚单位数量基本相当,但罚款金额有较大幅度减少。单笔超100万元的罚单85份(52份),超1000万元的罚单1份(5份),最高单笔处罚金额为1495.13万元.  

对229名(132名)个人共计罚款1,495.00万元(1,008.2万元),46名(50名)个人被禁止终身从事银行业务或高管职责资格,38名(59名)个人被处以期限不等的从业禁止,816名(574名)个人被警告。

注:括号内为2023年同期数据。

二、具体信息分析

根据公示的处罚信息,我在分析时,将违规业务点分为如下几个类型贷款、票据、违反审慎经营、数据质量、员工行为、不规范经营、理财代销、同业、存款和柜台、投资、案件、公司治理、行政许可、其他。上述1165条处罚信息共涉及违规点1632个。有关情况请详见下图。

2024年1季度银保监会行政处罚公示信息分析

2024年1季度银保监会行政处罚公示信息分析

2024年1季度银保监会行政处罚公示信息分析

从违规点在业务类型的分布分析,位居首位的仍是贷款,占比53.55%,其次为违反审慎经营规则、员工行为、不规范经营、票据、数据质量。

以下对主要违规点内容进行概括性描述

(一)贷款违规

主要违规点:大额风险暴露超比例;对国内信用证业务贸易背景真实性审查不严,严重违反审慎经营规则;信贷资金被挪用于归还本行贷款;福费廷资金回流开证人;违规发放固定资产贷款,贷款资金被母公司统筹使用;个人经营性贷款管理不审慎,未及时发现经营主体注销问题;向公务员发放个人经营性贷款;个人贷款资金违规挪用入股市;个人贷款资金违规挪用入房市;资金回流股东实质置换土地购置成本;未按工程进度发放房地产开发贷款;贷款“三查”不到位,重大负面信息披露不充分;2018年部分流动资金贷款滞留;向建筑施工企业发放流动资金贷款用于垫资房地产建设;未核实保理业务用途真实性,向申贷用途不真实的借款人提供保理融资;违规发放贷款掩盖不良;跨经营区域发放贷款;并购贷款管理严重不审慎、绿色信贷政策执行不到位。

(二)违反审慎经营规则

对于处罚事实表述有“不审慎”、“风险管理及内控有效性不足”类似表述纳入本项下统计。主要有:内控合规管理不到位;信用卡汽车分期业务管理不审慎;行员工行为管理严重违反审慎经营规则;贷款管理严重违反审慎经营规则;表外业务管理不到位,严重违反审慎经营规则;虚增存贷款;募集产品投资非标资产比例超标;变更营业场所事项管理不规范。  

(三)员工行为

主要违规点:员工与信贷客户存在非正常资金往来;员工信用卡套现;员工行为排查不到位;利用职务便利挪用客户资金;伪造公司印章;案防工作不尽职,员工异常行为管控不到位;员工违规保管相关重要单证;发生职务侵占案件;员工业内涉刑案件;高管人员为民间借贷提供担保。

(四)不规范经营

主要违规点:在客户申请提前还贷过程中以减免违约金为条件,诱使客户购买贵金属,侵害消费者自主选择权;违规收取贷款承诺费;违规收取受托支付划拨费;违规转嫁经营成本;以贷转存;质价不符;未承担小微企业贷款相关意外保险费用;抵押物财产保险费用由客户承担的事项承担责任;超出服务收费名录违规收费;

(五)票据

主要违规点:违规办理无真实贸易背景的票据承兑;贴现资金管理不到位;办理银行承兑汇票业务未按规定对发票原件加盖专用章;信贷资金被挪用于银行承兑汇票保证金;贴现资金回流至出票人账户;

(六)数据质量

主要违规点:未按规定报送报表;EAST数据与1104数据交叉核验不一致;EAST数据存在漏报、错报情况;数据治理薄弱且监管统计数据存在较多差错;贷款损失准备计提不足;利润及风险加权资产统计不实,导致资本充足率不真实;制造业贷款统计不准确;编制虚假客户信息;未按规定报送案件(风险)信息。  

其他

除上述突出违规问题外,以下违规点也值得关注:

结构性存款产品设计不符合监管要求,内嵌衍生交易不真实;不配合现场检查;现金清分外包风险管控存在重大缺陷;现金清分外包活动监督检查失职;现金管理活动严重不审慎;母行对境外机构案件管理不到位;

最后,上述信息搜集难免存在差错,请以官方公司和信息为准。个人整理这些处罚信息,虽使用了工具,但每日更新维护的工作量仍然十分巨大。本文欢迎个人转发,公众号转发请征得本人同意,若用于盈利性目的,请务必取得本人书面授权,请各位能理解支持我的工作,谢谢。

“阅读原文”可获取公示信息明细,提取码“1234”。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