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联储为12月降息放风

2025-11-28 00:26:42 - 滚动播报

(来源:北京商报)

当地时间11月26日,美联储发布的最新褐皮书调查报告显示,美国经济正面临多重压力。这份基于全美12家地区联储银行截至11月17日收集信息编制的报告显示,美国经济活动在近几周几无变化,但消费支出整体进一步下滑,就业市场出现轻微走弱迹象。

受创纪录的政府停摆影响,官方经济数据延迟发布,这份整合全美12家地区联储一手反馈的轶事证据报告,成为美联储官员梳理经济基本面的核心参考——距离12月10日的利率决议仅剩两周,报告所揭示的消费疲软与就业降温叠加态势,显著推升了市场对降息的预期。

就业方面,整体“略有下降”,全美12个地区中,有约一半通报劳动需求趋软。

尽管近期裁员公告有所增加,但多数地区企业更倾向于通过冻结招聘、仅替补式增员及自然流失等方式缩减人力规模,而非直接裁员。同时,不少企业选择以调节员工工作时间来应对需求变化,而非调整员工数量。

薪资增长虽然保持温和,但制造业、建筑业和医疗保健领域仍面临薪资压力。价格压力持续存在。褐皮书指出,整体价格“温和上升”,制造商和零售商普遍受到关税带来的更高投入成本影响。

消费方面,虽然高端消费支出仍保持韧性,但美国消费支出整体进一步下滑。

这种消费分化现象在多个地区均有体现。明尼阿波利斯联储引用一位联系人的观察指出:“高收入客户未受制约,但财务状况处于中低水平的顾客正在收紧开支。”

旧金山联储发现,低收入群体持续削减非必要支出,包括正餐餐厅消费、非必需医疗服务、娱乐及美容护理;而高收入消费者的需求则保持稳定。

通胀方面,美联储表示,制造业和零售业正面临输入成本上涨压力,企业将其归咎于关税影响。

一些零售商提到联邦政府停摆对消费带来的负面影响。此外,制造业和零售业出现广泛成本上涨压力,反映出关税引起的成本增加。展望未来,联邦储备区所联系的企业大多预期成本上涨压力会持续。

美国劳工统计局近日公布的数据显示,美国关键通胀指标之一——生产者物价指数(PPI)环比上涨0.3%,显示通胀在9月重新升温,能源和食品价格上涨成为主要推动力。

作为2025年最后一份褐皮书,其基调创下全年最广泛的谨慎预期。多数受访者提及需求疲软、成本压力高企及不确定性上升,这些负面因素在全年报告周期中持续累积。与年初首份报告各大类别普遍呈现的积极或中性反馈相比,收官报告清晰展现出市场情绪向悲观区间的转移。

此外,报告还提及社区组织的食品援助需求显著增加,部分原因是政府停摆期间食品券(SNAP)福利发放中断,侧面反映出经济下行对民生的影响。

穆迪分析公司首席经济学家马克·赞迪警告,当前美国经济本就脆弱,政府停摆这类人为事件可能加速危机演变,导致部分经济活动彻底消失。

在政府停摆导致关键经济数据延迟发布的背景下,美联储内部对于12月货币政策产生了明显分歧。一方面,就业市场疲软和消费支出下降为鸽派官员提供了降息理由。美联储理事米兰近期表示,美国经济需要大幅降息,货币政策阻碍了经济发展。

米兰称:“我们必须认识到,失业率一直在上升,这是货币政策过紧的结果。”

高盛集团首席经济学家简·哈祖斯也表示:“鉴于下份就业报告定于12月16日发布,CPI数据定于12月18日公布,目前日程安排中几乎不存在阻碍12月10日降息的因素。”

另一方面,物价持续上涨和高端消费的韧性给鹰派官员提供了按兵不动的理由。克利夫兰联储主席哈马克明确反对继续降息,强调高通胀仍未受控,主张维持更具限制性的货币政策。

芝加哥联储主席古尔斯比也对12月再次降息“感到不安”,指出通胀回落已显停滞甚至出现反弹迹象。

不过,CME“美联储观察”最新数据显示,美联储在12月议息会议降息25个基点的概率已从一周前的约40%飙升至84.7%。随着美联储政策转向预期升温,全球市场已开始为新一轮宽松周期做准备。市场普遍认为,美联储12月降息已成定局,而2026年美股的乐观预期也正在升温。德意志银行策略师预计,标普500指数到2026年底将升至8000点,意味着还有18%左右的上涨空间。

北京商报综合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