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汇率创阶段新高 或预示开启新一轮升值周期
转自:新华财经
新华财经上海11月27日电(葛佳明)11月27日,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再度上调至7.0779,为2024年10月14日以来新高,今年以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年内累计上调约1000个基点。在岸人民币、离岸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均升至7.08附近。近一段时间以来,美元指数震荡上行至100关口上方,人民币汇率不降反升,表现强劲,与美元指数走势呈现“双强”格局。
10月以来,伴随美联储降息预期回撤,资本流动方向逆转,非美货币均录得较大跌幅,其中欧元抹去半年全部涨幅,以日元、韩元和印度卢比为代表的亚洲货币跌幅较大。而人民币受影响较小,走出了独立的升值行情。
对于人民币强劲的表现,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明明表示,近期中国人民银行稳汇率政策保持一定力度,叠加年末、季末临近,结汇需求或阶段性释放,支撑人民币汇率走强。
中信期货表示,一方面中国人民银行通过中间价持续释放维稳信号。同时,我国三季度出口维持韧性,权益市场表现良好,推动人民币升值。
“我们认为,2025年不仅是过去三年人民币走弱周期的结束,或预示人民币将开启新一轮升值周期。”东吴证券首席经济学家芦哲表示,以2025年11月5日时点来计,人民币对美元终结了2022年至2024年连续三年偏弱走势,并且市场对2025年年末人民币继续升值的预期仍在升温。
人民币对一篮子货币汇率指数体现商品贸易的出口基本盘,美元兑人民币汇率则体现跨境资金流动的方向。一方面,中国出口结构多元化以及人民币国际化推动本币结算占比提高,推动人民币“脱敏”美元。另一方面,境外机构增配国内资产是2025年主要的跨境资金流入,回顾2025年前三季度证券投资的表现,证券投资净流入也成为推动人民币对美元表现亮眼的重要因素。
国泰海通宏观首席分析师梁中华认为,支撑人民币汇率升值的重要因素是外贸企业结汇倾向的趋势性扭转。“随着强美元信仰逐渐松动,企业不愿结汇的预期出现反转。而在联储宣布重启降息周期的9月,我们看到了历史级别的跨境资本回流,其中的核心贡献正是外贸企业结汇。一致预期松动形成的势能需要更强的预期才能扭转。也就意味着,即使美元维持震荡,企业结汇趋势也将延续。”
对于后续人民币走势,多位接受新华财经采访的分析师均表示,临近年末,在强劲出口的支撑下,人民币结汇需求旺盛,人民币汇率也有望维持强势表现。
中银证券全球首席经济学家管涛认为,2026年人民币汇率走势或面临多重利好因素:一是国内经济回升向好,科技创新步伐进一步加快;二是中美经贸关系趋于稳定,提振市场情绪;三是美元信用裂痕或将进一步扩大;四是美联储恢复降息或将驱动美元走弱。
“综合各类影响因素,预计短期内人民币还会处于偏强运行状态,接下来要重点关注美元走势、人民币汇率中间价调控力度,以及国内稳增长政策的力度和节奏。”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表示,短期来看,人民币汇率仍将以稳为主,大体保持与美元反向波动、波幅相对较小的运行格局,年底前快速升值可能性不大。
业内人士表示,目前美联储12月降息概率升至84%,若后续落定降息,美元指数或进一步承压,为人民币升值进一步打开空间。
芦哲认为展望2025年底至2026年人民币汇率走势,中国出口增速保持较高韧性、外资持续回流人民币资产、美元指数保持结构性弱势等因素或再度推动人民币汇率进入一轮升值周期。
预计2026年美联储继续处于“降息”周期,美元拆借利率和关键期限美债利率仍有继续下行的空间,经过人民币汇率对冲后A股相比美债利率的配置性价比或进一步凸显,继续打开外资增持A股资产的空间。
明明也认为,长期来看,2026年,美元指数或将延续偏弱运行的趋势,人民币汇率面对的外部环境相对友好,叠加国内经济基本面的支撑、央行稳汇率张弛有度,以及积压的客盘结汇需求,预计人民币汇率整体或呈现温和升值的态势。
梁中华则表示,2026年宽松交易下外贸企业结汇,或推动人民币开启破“7”之旅。人民币汇率破“7”具有基本面和政策端的双重基础,不过也需关注基本面边际变化,中长期看,基本面才是支撑汇率走强的核心变量。
编辑:林郑宏
